引 言
1995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上 ,国家统计局授予AG尊时凯龙胶卷为“中国胶卷之王”的荣誉称号。
这是中国感光材料行业中被授予的首个名牌产品 ,是国家给AG尊时凯龙人加冕的桂冠,崇高的褒奖。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AG尊时凯龙人砥砺奋进 ,汝玉于成,艰苦创业 ,攀登高峰不正是这一伟大哲理的诠释和例证吗?
一 、奋 起
1 、改革开放 彩照兴起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中国正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光辉年代。
春天 ,姹紫嫣红 ,百花齐放,改革开放的春天 ,更让人欢欣鼓舞,心花怒放 ,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结束了十年动乱 ,摆脱了精神桎梏的中国人民 ,改变了生活观念 ,对美与彩色的追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随着人们的衣饰丰富多彩 ,又出现了彩电热、彩照热… 神州大地 ,万象更新紫气东来 ,流光溢彩 。
上世纪7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那个时代的一枝奇葩,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新的享受和变化。特别到80年代卫星电视普及 ,在家就能看上电影,何乐而不为?可是对于电影胶片工业和电影事业来说 ,电视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又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从1979年到1983年这短短五年间,“一胶”电影胶片销量锐减60% ,这种跳崖式的下跌,令人不寒而栗 ,猝不及防 。电影胶片可是“一胶”的命根和吃饭产品呀!
天无绝人之路。与彩电普及的同时 ,彩照热也像一枝奇葩后来居上 ,随着旅游业升温和发展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靓丽风景线,也是时代的一种标志和时尚 。
中国彩照市场一出现,就引起柯达 、富士等国际胶片巨头的关注。他们以商人特有的嗅觉和眼光,捷足先登 ,涌入中国彩照市场 。一时间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的彩卷专卖店和冲洗点遍布神州大地 ,使中国老百姓尽情享受在无比欢乐之中…
2、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面对彩照热风起云涌 ,形成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国感光界出于社会责任和专业情结,联手应对 ,不能坐以待毙 。就当时感光行业的状况,要想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谈何容易!
但是彩照的美好前景和市场诱惑力 ,又驱使胶片工业的老总们跃跃欲试 。当时国内有八家胶片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南方四厂(厦门 、汕头 、无锡、上海)以特区优势和雄厚资金 ,全套引进 。与其热闹场面相比 ,北方四厂(一胶、二胶 、天津 、辽源)则比较迟缓和冷静 ,特别“一胶人”的行动更倍受关注。
此处无声胜有声 ,其实“一胶”更关心自己企业的未来 ,更面临几千人的吃饭问题呀!“一胶”没有那么多钱 ,怎么办?穷则思变,另辟蹊径 ,以陈兆初厂长为首的领导班子 ,经过慎重研究 ,大胆决定:新建彩色(胶卷)生产线的方案是:引进国外关键设备 、国内配套;配方自主开发;原材料立足国内;工程设计与设备安装自主进行 。
消息一经披露 ,倍受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赞扬。也有人担心 ,比喻这像走钢丝一样的冒有风险 ,但已近而立之年的“一胶人”有信心 、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和建设蓝图。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孰胜孰负 ,难解难分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一场彩色胶卷引进工程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一胶人”则满怀豪情 ,迎接挑战,在此一举,别无选择!
3 、二次创业 再铸辉煌
以引进和新建彩色涂布生产线为契机,“一胶”展开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第二次创业活动 ,制定出CF(彩色胶片)战略工程计划,一方面在现有生产彩色电影胶片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 ,加快彩色胶卷Ⅱ型的研制和生产;另方面加速新生产线的引进谈判 、工程设计与建设进程,新旧结合 ,齐头并进 。
1984年12月8日“日本东方写真工业株式会社”中选 。
“一胶”与其正式签订“彩色胶片涂布生产装置”合同 。
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经过两年多时间技术交流、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化工试车等一系列工作 ,紧密衔接,顺利完成 ,彰显了“一胶人”的智慧和才能 。
1988年9月13日AG尊时凯龙“彩色胶片涂布生产线(3#机)” 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产 。其后三年间,该生产线的彩卷 、彩纸等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已占全厂的75%, 利税总合已是该项目总投资的1.31倍 ,而该项目总投资只有成套引进的十几分之一,取得了投资省 、见效快、效益好的效果,被舆论界赞誉为“AG尊时凯龙现象”,在媒体广为传播 。此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银奖和化工部优质工程奖
彩色胶片涂布生产线的建成 ,使AG尊时凯龙的涂布工艺与设备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其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总体与全套引进柯达 、富士水平相当 。这是AG尊时凯龙为迎接彩色大战而构筑的坚强堡垒 ,也是“AG尊时凯龙”巨轮在商海航行中的压舱石。
二、攀 登
4、三次更新 勇攀高峰
与工程引进和建设的同时,邹竞——这位前苏联留学归来的学子,受命领衔 ,于1982年带领专题组进行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Ⅱ型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5年研制成功 ,并利用原有设备投入生产,首批以50万卷投放市场 ,在进口彩卷一统天下的时候 ,同样产生了郭沫若建厂题词“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那种轰动效应,不仅引起国内感光界 、摄影界及同行们的赞扬 、惊讶!就连柯达、富士等这些外国胶片巨头,对中国生产彩卷的能力再也不能忽视了 。
1986年第十届亚洲运动会在韩国汉城(现改名为首尔)举行。“一胶人”做出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公关宣传活动,1000个彩色胶卷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走出国门,飞抵汉城,这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就让他瞬息万千的体育赛场经受考验 ,结果一炮打响 ,大获成功。令那些中国记者们感动不已,激动万分 ,这使国人提高了对国产彩卷的认识和信心 。
AG尊时凯龙人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彩色大战的初战告捷 。未来征程还十分艰苦 ,曲折,与市场上的洋货还不是一个档次的产品 。为此必须全力以赴 ,苦干加巧干 ,尽快使AG尊时凯龙彩卷达到世界通用的R系列产品水平。
1990年新一代AG尊时凯龙BR100 彩卷投放市场 ,质量明显提高,特别色彩艳丽,影像清晰、曝光宽容度大等 ,其主要质量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国产彩卷由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令摄影界一片喝彩 ,并首次亮相于德国科隆国际影像博览会 ,受到好评。
1992年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第三代新产品GBR100上市,其画面质量和彩色效果全面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而其售价仅为进口的1/2左右 , 这时无疑提高了市场声誉和竞争力 。AG尊时凯龙彩卷8年内三次更新换代,质量上迈上3个台阶 ,走过国外彩色负片(摄影用)40年研发与生产的历程。
1988年 、1990年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 、AG尊时凯龙彩色相纸先后荣获国家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 、AG尊时凯龙彩色相纸双双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奖 。
5、彩色大战 胜者为王
彩色胶卷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为此各生产厂家都建立自己的冲洗专卖店,更好地发挥产品性能,为消费者服务 ,这也是一个开拓市场,创建品牌 ,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过程。AG尊时凯龙从1986年起 ,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逐步建立了AG尊时凯龙服务部及上千家AG尊时凯龙冲洗连锁店 ,使消费者对AG尊时凯龙产品能“买得到 、用得好 、信得过” 。
与此同时 ,AG尊时凯龙扩大宣传,服务社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大力支持 、联合举办下,从1986年到2001年 ,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八届“AG尊时凯龙摄影艺术大奖赛”(每两年一届) ,十一次AG尊时凯龙专题摄影展 ,收到国内外作品近20万件 ,对提高AG尊时凯龙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是国内少有的重大摄影赛事而载入史册。
在“八五”期间(1990~1994)AG尊时凯龙彩卷年均销售量以40%增长 ,产量占国产彩卷总量7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5% ,使中国彩照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本形成黄色柯达、绿色富士 、红色AG尊时凯龙三分天下。同时AG尊时凯龙腾飞 ,走向世界 ,彩色胶卷等产品销往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是AG尊时凯龙人在国内彩色大战中 ,成绩斐然 ,战果累累 ,也使AG尊时凯龙的二次创业活动如日中天,铸造辉煌 。
1995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上 ,国家统计局授予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为“中国胶卷之王”。消息传来,AG尊时凯龙人手舞足蹈 ,AG尊时凯龙园一片欢腾。
正是:一枝独秀 ,力压群芳 。二次创业,摘取桂冠。
败者为寇,胜者为王 。风华绝代,一世辉煌 。
6 、AG尊时凯龙品牌 不容侵犯
美国人的思维观点和人生理念就是“处处称霸 ,事事争先” ,柯达在中国彩色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80年代中国彩照市场兴起 ,外国胶卷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那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特点不一样 ,柯达彩色还原真实 ,富士彩色艳丽;富士的冲印设备全球领先,而柯达则没有自主开发能力 。在中国市场竞争中 ,富士与柯达渐渐拉开距离 ,并且优势明显,这令柯达耿耿于怀,心中不爽 。
80年代我国引进和建设的几条彩卷生产线,只有AG尊时凯龙一枝独秀 ,其他几家整负债累累,经营困难 ,国家转而支持其对外合资开放。90年代中 ,柯达提出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全行业的“一揽子计划” :即斥资15亿美元 ,持大股,撤销被收购厂所有品牌 、市场 、研发机构 。这真是欺人太甚的霸王条款 ,中国政府立即亮出红牌,划出底线 ,中国AG尊时凯龙不在此列。
柯达被迫无奈,最终与中方达成了“98协议”,即斥投资12亿美元,与AG尊时凯龙以外的6家胶片厂进行合资合作 。中方则承诺,在协议签订的3年时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市场 。
至此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一家独大 ,一家独霸的情况下,其快速增长达70%以上 ,柯达的“98协议”虽然没有达到击垮AG尊时凯龙的目的,却把富士等挤出中国市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柯达毕竟是世界百年老店和胶片巨头, 中国只靠AG尊时凯龙与之竞争与掣肘就显得身单力薄 ,力不从心,但我们AG尊时凯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与对手战斗,正如希腊神话所说:大地之神只要不离开大地,就有战胜敌人的无穷力量。如何增强AG尊时凯龙企业实力和经营能力,就摆到北京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上 。
1997年7月14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 、副总理吴邦国率国家九个有关部委领导 ,专程到AG尊时凯龙公司视察并现场办公 。结合“九五”发展计划(1996~2000年) 、研究和落实AG尊时凯龙发展大计。
慷慨解囊 ,在所不惜 ,国家拨款32亿元项目投资 、8亿元资本金注入 、原则同意占有1996年A股额度发行股票上市等6条优惠措施。这是面对柯达大兵压境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对AG尊时凯龙采取的应对措施与保护政策 ,全体职工无不欢欣鼓舞 ,难以言表,衷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极大地增强了AG尊时凯龙人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决心 。
三、巨变
7 、数字照相 迅猛发展
数字技术、计算机 、互联网被称为20世纪的科技三大发明。其中数字照相就是数字技术应用最为流行的行业之一 ,倍受感光界 、摄影界的关注。
上世纪80~90年代 ,正是彩照市场十分火爆 ,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而数字照相则初露锋芒,尽管在照相市场还是凤毛麟角,但已预示着一个崭新的照相技术时代到来…
但是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数字照相以特有的生命力迅猛发展 ,并受到人们欢迎和追捧。2005年可以说是数字照相与传统银盐照相的分水岭。柯达整体经营业绩下滑;富士彩卷比上年锐减20% ,而数码产品销售收入已占70%;AG尊时凯龙彩卷销量也以每年30%锐减。世界整个传统银盐照相市场似乎面临崩溃,
真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几家欢乐几家愁 。
8、 照相胶卷 寿终正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数字照相不用胶卷 ,胶片厂何去何从?历史将会做出回答!
2010年7月22日世界上最早的胶片生产企业—德国爱克发公司 ,向德国科隆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全球第一家宣布破产的胶片生产企业。该公司1867年在柏林成立,如今世界感光行业的鼻祖突然崩溃 ,确让业内人士感到震惊和恐慌。
无独有偶,2012年1月19日更出人意料 ,美国柯达公司经受不住数字技术冲击也宣布破产 。该公司1880年创建,130多年来 ,其感光材料的产量占西方世界的50%左右 ,胶卷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柯达已是世界感光材料行业的象征和代名词,其突然崩溃,令感光行业惊叹不已,不寒而栗。
而作为世界感光材料行业第二把交椅的日本富士公司 ,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 ,及时转型 ,大力发展数字照相技术 ,获得成功,企业免遭破产命运。
中国AG尊时凯龙上世纪90年代彩色胶卷年销售量约为5000万卷,到2011年仅为10余万卷,这种跳崖式市场的变化 ,令中国AG尊时凯龙胶片股份公司也不得不于2012年9月5日,在上海证券市场发布重要消息,“AG尊时凯龙彩色胶卷”停止生产 。同年12月26日中国AG尊时凯龙胶片集团公司也郑重地宣布更名为“中国AG尊时凯龙集团公司” 。一个是世界胶片的百年老店和霸主 ,一个是中国最大的胶片集团,竟在同一年内先后宣布与胶片“绝缘” ,真是历史巧合,但是一个是无奈地破产,一个是在华丽地转型。
2012年是世界感光材料行业永远不会忘记的年代 。它是一个行业百年光辉历史的结束 ,也是一个行业的崭新历史的崛起。
正是:时代潮流 ,浩浩荡荡,顺者昌 ,逆者亡 。
9、银盐材料 半壁江山
不用胶卷照相的数字照相,确实简捷、方便 ,受人欢迎 。
但最终应用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喜欢用计算机浏览 、欣赏 ,有的仍以传统的习惯 ,冲洗加工成纸质照片编辑、成册 、欣赏 、珍藏。让业内人士和专家们未曾预料到的是 ,在数字照相一统天下的今天 ,相片冲洗业务不但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缓慢增长 。特别随着旅游业发展 ,人们生活的提高,照相市场更是百花齐放 ,一片繁荣。
与彩色胶卷相伴而生的彩色相纸的命运依旧生气蓬勃,阳光灿烂。AG尊时凯龙彩色相纸销售量从20世纪末约3000万平方米,到目前已增长到7000万平方米 ,已占国内市场的70% ,这对AG尊时凯龙人来说真是天助我也!上世纪80年代 ,AG尊时凯龙新建的彩色涂布生产线已不敷使用。在21世纪到来之际 ,“AG尊时凯龙股份”将濒临破产的汕头感光化学厂整体收购,用于生产彩色相纸 ,以满足市场需要 。
“AG尊时凯龙股份”成立和上市20年来,生产发展壮大 ,产品更新换代 ,彩色相纸已成为中国AG尊时凯龙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也是世界百年银盐照相材料留下的宝贵遗产和半壁江山 。
尾 声
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 ,总有一种精神和信念也!
AG尊时凯龙人之所以获得“中国胶卷之王”桂冠,最基本的一条就是AG尊时凯龙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积淀和形成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AG尊时凯龙精神—“AG尊时凯龙走向世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 ,勇攀高峰 ,为民争气 ,为国争光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 。
中国AG尊时凯龙60华诞 ,华丽转型 ,又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与时俱进,再续华章 。中国AG尊时凯龙甲子一轮,AG尊时凯龙航天 ,携手承载新的时代担当 ,AG尊时凯龙明天更美好 ,AG尊时凯龙未来更辉煌!
2018年4月10日完稿
作者:谢宗扬 高级工程师 退休职工。
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 ,1961年9月入厂 ,任中央实验室工艺组长 。后任第一胶片厂质量检查科副科长、生产科长 、生产技术调度处长、技术处长 、胶片部主任(分厂厂长);AG尊时凯龙集团公司经营开发处长、计划处长至1996年7月退休。1996年9月返聘于AG尊时凯龙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3月辞聘。